文章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2022年7月16日
前幾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接診了一位17歲的女孩,她把斷成兩截的針吞下肚去,一截在胃里,一截在小腸,情況非常危險。
“她是從外院轉診來的,到醫院的時候,一直喊肚子疼。”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施冀浩說。
根據女孩家人介紹,女孩有抑郁癥,這次趁家人不注意,把一根針折斷成兩截,吞咽了下去。之后,就喊肚子痛。
“他們先去了當地醫院,CT檢查發現,一截針在胃里,一截在小腸。胃里的那截,當地醫院通過胃鏡已經取出,小腸這截,手術有難度,就轉診到了我們這里。” 施冀浩表示。
在問診過程中,施冀浩了解到,這位女孩去年也曾將一根針吞下,當時那根針也是到了小腸里面,后來做了開放式手術,才把針取出,女孩的腹部至今還留有手術傷口。
患者家屬不愿看到孩子再開一刀,通過當地醫生了解到,浙大邵逸夫醫院可以通過小腸鏡取異物,特意帶女孩來到這里。
“我們給她做了CT檢查,從片子來看,這截針的位置還是比較深的,在空腸中段位置。” 施冀浩解釋,普通人的小腸長度在5到7米左右,“最擔心的是,針發生移位,傷到其他臟器,手術要越快越好。”
為此,醫院開通了綠色通道,在急診為她進行小腸鏡手術。當天下午,施冀浩并不值班,接到有患者需要小腸鏡手術的消息后,他立刻從家趕來。
手術過程,施冀浩發現,這截針橫向滯留在距離幽門1.6米處的位置,針尖刺破了小腸壁,但沒有穿透,也正是因為此,針停留在這里,暫時沒有發生移位。
對施冀浩來說,他已經做了幾百例小腸鏡手術,當前這個手術難度不算太大,“最難的一步是把針從橫向調整到豎向,因為橫著,沒有辦法取出。這個過程花費了一點時間。”
取出之后,他又對腸壁損傷的部位進行修補。整個手術過程前后持續了半個多小時,手術結束后,女孩的腹痛感就消失了。
在此之前,施冀浩通過小腸鏡曾為患者取出多種異物,有胃腸支架,也有一些膠囊內鏡等,“這些都沒有針這么危險,有的異物可能可以自行排出體外,但像繡花針這種,因為比較尖銳,容易傷及其他臟器,處理起來還是挺棘手的。但我們的氣囊輔助小腸鏡技術可以實現全胃腸道無盲區檢查并進行內鏡下的治療。”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家鈴 李文芳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